最多相差6万个百分点 短期健康险赔付分化

admin 9个月前 (08-09) 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来源:北京商报

  你买的百万医疗险真的能赔100万吗?其实,保险公司每半年会在官网披露一次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情况,通过赔付率指标高低可窥见一二。8月8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已有107家保险公司公布了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其中包括69家人身险公司、38家财产险公司。

  整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个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结果偏低,赔付率的中位数为38%,近乎八成险企赔付率不足65%,甚至有个别险企赔付率出现了负数。

  差距达6万个百分点

  短期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向个人销售的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百万医疗险。

  根据《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公司应当每半年在公司官网披露一次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指标。8月8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已有107家保险公司公布了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其中包括69家人身险公司、38家财产险公司。

  综合来看,2023年上半年保险公司个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结果颇有些“触目惊心”,个别公司赔付率出现了畸高或畸低。

  在高赔付率期间,和谐健康、燕赵财险、上海人寿、鑫安汽车保险、安心财险5家公司的综合赔付率都超过了400%。其中,赔付率更高的安心财险为10982.12%。

  在低赔付率区间,大家养老、国宝人寿、英大财险、诚泰财险4家公司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低于-300%,赔付率更低的大家养老为-52643.82%。也就是说,赔付率更高的安心财险和赔付率更低的大家养老之间,差距达到了惊人的6万个百分点。

  对于赔付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一些保险公司也在披露数据的同时做出了解释。比如,大家养老表示,综合赔付率为负的原因主要为未决赔款准备金的释放。由于公司业务策略调整,自2022年起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量大幅下降,2023年上半年该类业务保费收入很少。以往年度业务赔付低于预期,未决赔款准备金释放较多,使得综合赔付率为负。其他赔付率为负数的公司多数也做出了类似的解释,表示是再保后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为负值,导致赔付率出现负数。

  赔付率更高的安心财险解释称,公司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波动较大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公司因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已停止新单业务,且历史业务仍有退保需求,使得当期已赚保费规模骤减;二是历史业务尚有赔付成本,相对已赚保费而言规模较大。

  赔付率为463.32%的和谐健康表示,因公司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规模较小,导致综合赔付率异常。北京商报记者还向赔付率较高的燕赵财险、鑫安汽车保险发函采访,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整体赔付率偏低

  根据计算公式,综合赔付率=(再保后赔款支出+再保后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再保后已赚保费。其中,未决赔款准备金包含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因此,影响短期健康险业务的赔付率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承保、理赔、再保险等数据。

  如果简单理解,赔付率就是赔付的保险金占保费收入的比例,如果保费收入多而赔付支出少,则赔付率低;反之,则赔付率高。如果该指标超过100%,代表保险公司出现了承保亏损。

  实际上,无论是赔付率过高还是过低,对于消费者来说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这是因为,赔付率过低,代表该产品并不实惠,消费者付出保费较多但获得的理赔较少;赔付率过高,则会导致产品停售,可能消费者此前连续多年购买的产品无法续保。

  现实情况来看,一些保险公司也在根据赔付率调整业务,如上海人寿表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赔付率更高的产品及其同系列产品均已停售。

  监管要求险企定期公布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某种程度上就是要通过信息的透明化,控制赔付率处于合理区间。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处在怎样的区间是合理的?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控制在65%-75%应当相对合理。此外,也有业内观点认为,考虑到费用率一般会超过30%,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在60%-70%是比较合理的状态,能够使保险公司实现微盈利。

  整体来看,保险公司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仍处于较低区间,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公布数据的107家公司中,赔付率中位数为38%。有85家保险公司的赔付率指标均低于65%,也就是说,近乎八成险企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指标偏低。

  那么,保险公司在发展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时应该注重哪些问题,才能提升消费者获得感,实现消费者获得保障的同时保险公司能够获得利润的双赢?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百万医疗险等短期健康险具有较高的免赔额,这种产品设计决定了百万医疗保险的获赔门槛是较高的。在免赔额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一方面应合理控制销售费用,降低管理成本进而降低保费;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健康管理服务实效,提高消费者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获得感。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秀梅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